二零零六年一月九日至十二日是城市大學擇星計畫金獎的訓練入營日,這三天內我學會的游繩下降、攀石、摸黑行山,而且有露營、戶外烹飪等等。看到學校一班參加訓練小組的同學就想起我在大學讀書的趣事,希望大家用心做好學生的本分,不要時常「蝦」老師的話,老師已經十分開心。
背著露營用品~~~
我的晚飯~~~
我的戰車~~~
在大學讀副學士期間我參加過的活動真的不少,其中一項是學長計畫,我和一班同學為新入學的學弟妹設計迎新活動和協助他們適應在大學的學生生活,我和其中一位同學Victor一起成為三十多人的mentor,當中有一位學妹更和我一齊參加城大合唱團,更一齊表演,感覺十分開心。
在yahoo知識找到有關定義~~~
mentoring 意思通常是用在一間公司內, 當一個 junior staff (mentee)跟一個 senior staff (mentor)學習, 這種關係就叫做 mentoring. 比喻說, 當一個新同事初到一間機構工作, 他由一位資深的同事解說下, 學習該機構的運作, 文化, 工作流程, 什至 social life, 勢力圈子, 管理層的思維, 管理理念...等等. 該資深同事藉著自己對公司的認識, 以自己作為一個榜樣, 協助這名新同事在公司內日後的發展, 而這名新同事在工作上亦得到種種支持. 這個過程就叫做 mentoring.
不知道在大家心中mentor的定義是甚麼?
現在的我為做個好mentor而努力,希望大家將來也跟我成為mentor的一份子!
有歷史學家聲稱最早可能是在古希臘,人們慶祝「莉雅」女神的節日。這女 神就是「宙斯」的母親,幾乎希臘所有的神都從她而出。後來到了十七世紀的英 國,教會把慶祝「莉雅」女神的節日吸收,將之改為表達對耶穌之母馬利亞的崇 敬,乃訂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為「Mothering Sunday」。甚至後來人們加入教會 的「受洗」儀式,訂在母親節這一天。象徵人們從教會(Mother Church),重生 (rebirth)。
另外還有一個關於英國母親節的傳說。那時許多的窮人,叫孩子去有錢人家 裡幫傭,住在主人家裡。直到 Mothering Sunday 這一天,主人們會放他們假, 讓大夥可以返家與母親團聚。那天這些年輕人就會帶著一種特別的蛋糕(mothering cake) ,與一些小禮物送給母親。
關於德國母親節由來,傳聞是希特勒記念他自己的親生母親,訂立一天為母親節。並用母親象徵的偉大意義,鼓勵年輕女子生產報國。
當然最有名的就是美國母親節的典故。在美國,最早關於母親節的記載是 1872 年 由茱麗雅 Julia Ward Howe(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的作者)所提出的 。她建議將這一天獻給「和平」。後來 1907 年,費城的安娜(Ana Jarvis)為了 發起訂立全國性的母親節而活動。她說服了她母親所屬的、位於西維琴尼亞州的教 會,在她母親的忌日(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舉辦母親節慶祝活動,後來也成為 安慰歐戰中失去兒子、或先生的女性。在當天,人們配戴康乃馨向母親致敬。母親 尚健在者,佩帶紅色康乃馨;若母親已過世,則佩帶白色,以表示內心的懷思。
不過諷刺的是,「母親節」跟其他節慶一樣,如聖誕節、情人節,又淪為商業 下的犧牲品,商人炒作賺取暴利。使得母親節發起人 Ana Jarvis 死前痛苦的表示 ,她後悔發起訂定母親節。
母親節的由來
母親節正式被慶祝的歷史,至今雖然才八十多年,但是,專門找一天來表達對媽媽崇高敬意的觀念,卻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古代的希臘人和羅馬人都會舉行「春季節日」,以表達他們對「母親神」〈泛指女性神〉的崇敬。
後來,在中古世紀的英國,四旬齋〈為紀念耶穌在荒郊的禁食,而舉行的絕食齋戒或懺悔的宗教活動,時間大致在每年的二月底至四月初〉的第四個星期日,就是所謂的『母親日』。那一天,長大的孩子,必須帶著禮物回家,送給自己的媽媽。
http://stteresa.cath olic.org.hk/website/ photo/fathers_day/fa thersday.htm
2007年2月6日 |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合唱團和天津大學北洋合唱團於2月6日晚上在城大惠卿劇院聯合演出『天城交流音樂會』,城大合唱團並首演由真人實事改編的音樂劇《海闊天空》。這場表演是兩地大學在香港以樂會友,同台切磋的一項創舉,並揭開兩校交流週活動的序幕。 除合唱團的表演外,城大管弦樂團與天津大學北洋藝術團亦將於2月9日晚在香港大會堂聯合演奏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締造大中華圈大學生樂壇另一盛事。 今次應城大邀請到訪的天津大學北洋藝術團成員為數百人。城大校長張信剛教授對這支陣容龐大的藝術團來港進行交流表示熱烈歡迎。 |
相傳天后娘娘自童年起即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常於海難發生時前往救人,至29歲時於鄉間湄州峰上羽化升天。其後每多顯靈,於海濱救人無數,於是沿海鄉民紛紛立廟祀奉,歷代君主都賜以名銜,尊為天妃,直至康熙22年派兵收復台灣鄭克塽,因戰船擱淺,兵將乃向天妃禱告因而脫險。康熙知道後改天妃為天后,此後天后成為中國及東南亞華人社會裏漁民和所有航海者普遍的守護神,有些漁民更會把孩子和天后"上契"。現今祖藉福建的林姓人士,多普遍認同天后是他們的祖先。
香港位於南中國珠江口東側島嶼,歷來漁業發達,至今最少有40座天后廟,其中最古老的是建於公元1266年的佛堂門天后廟。每年的天后誕(農曆3月23日)會有多至5萬名信眾參拜,有的賀誕者會於帆船和駁船上掛滿色彩繽紛的旗幟,很多船上亦有舞獅,好不熱鬧。
除了佛堂門大廟外,各區善信慶典活動亦各有特色。元朗的漁民團體、體育會、宗親會等會派出飄色、樂手和其他表演者參加"會景巡遊"至大榕樹前的天后廟;西貢的民政專員要親自上香,代表西貢的居民向天后祈福。
文化與藝術 / 「文化.回歸」聯合音樂會引領聽眾步入文化之旅 -- 金恬薇、謝天恩 |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聯合合唱團、中樂團及管弦樂團首度攜手合作,於4月20日晚上在香港大會堂舉行「文化.回歸」聯合音樂會。這次音樂會由三組樂團擔綱演出不同流派的樂曲,巧妙地融合中樂、西樂及歌聲,展現城大在文化藝術上的造詣及校園文化的多元性。 |